纺织品‘匪夷所思’的检测方法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活用纺织品的要求不断增强,那么现有的标准就更不能覆盖所有的产品,竹编制品就是其中一个由相关企业联合进行制定的一个标准,最终成为国家标准,标准的出现对此行业的发展起到一个保护的作用,也为一些此行业的品牌企业增加了产品竞争力
但是GBT23114-2008竹编制品这个千呼万盼的标准,竟然有一个‘匪夷所思’的检测方法-染色牢度。这个染色牢度的标准要求就是:染色部位不能脱色。但是没有说明是席面还是包边布< 包边布很多都是纺织品,这就有了纺织品的这样奇怪的检测方法>,还是辅料等,这些都没有明确,所以市场抽查也是五花八门的报告,有的染色牢度包括包边布和席面,有的只包含席面,有的是连很小的辅料都要检测染色牢度,这样的话,产品质量的控制就比较麻烦,而且一直未见标准方面的相关解释,所以个各检测机构只能凭借自己的理解来检测,这样就会产品检测纠纷!
席子的检测我在此不多说,标准的制定还是有一定的相关性,但是没有但对对包边和拼接处的纺织品另立标准,就有点‘匪夷所思’了,下面我就解读一下这种纺织品染色牢度的检测方法的‘匪夷所思’之处!
染色牢度的检测方法是,用脱脂纱布浸渍65%的乙醇溶液,在染色部位用力;来回擦拭十次,看纱布是否有沾色
① 擦拭的距离
② 擦拭纱布的大小
③ 纱布含酒精率
④ 擦拭人的力气大小
⑤ 擦拭人手的大小
⑥ 擦拭纱布的脱色程度
① 此方法测试时,擦拭样品的距离,没有规定,当一个样品几乎不脱色,但擦拭200厘米就有可能有一点点的颜色,但实际工作中,我们擦拭的的距离一般不会超过50厘米,这个就会产生测试偏差
② 此方法中,只规定了用脱脂纱布擦拭,没有规定每次擦拭纱布的大小,实际测试中也会产生偏差
③ 此方法中没有要求纱布的含酒精率,纱布并不是含酒精率越高,擦拭时脱色程度就越厉害,当纱布太湿的时候,起到润滑剂的作用,反而减少摩擦力,影响检测的准确性
④ 此方法中要求用力来回擦拭,但没有考虑到测试人员的力气大小,力气大小会直接影响擦拭的结果,对测试结果影响较大
⑤ 此方法中没有考虑到,擦拭人员手的大小,手的大小对测试结果也会有一定的影响,主要是测试面积的的掌控。
⑥ 此方法中没有要求擦拭纱布的脱色程度,任何的染色或者印花的纺织品,用力擦拭,不可能一点颜色都没有,很多的纺织品都是有一点颜色,但是由于方法中没有明确脱色程度,哪怕肉眼微乎其微的脱色,也只能判定不合格,这样的结果对生产企业来说是致命的打击
以上这些都可能影响染色牢度的测试结果,因为标准的描述不清楚,没有实际上真正的考虑到这些因素,所以导致标准制定出来,反而各检测机构检测的操作无法统一,造成很多的误解和纠纷。
备注:
标准的制定是一个非常严肃的事情,不能靠空想,也不能想当然,要能沉下去,真正自己动手做过,或者亲自看一线的检测员做过,聊过,征求各方面的意见才是一个标准的应该走的程序。现在不仅仅是这个标准,还有一些比较‘哭笑不得’的标准,大家以此为例一起找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