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技术研究院(国家级科研平台服务中心)党委以“汇聚高水平队伍、承担重大项目、产出标志性成果、培养创新型人才 ”为目标,着力推动党建与科研工作融合,保障各平台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研究院发展呈现新态势
技术研究院党委形成“ 四平台一中心 ”(国家重点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教育部工程中心、分析测试中心)格局,教职工达 95 人,研究生381人。各平台发展态势良好,国家重点实验室获评 2023年湖北省“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及学校“平台建设标兵 ”。
二、人才引进作用有新突显
在全球前 2%顶尖科学家榜单中,徐卫林、陈嵘、王栋 3 位学者入选“终身科学影响力排行榜 ”,徐卫林、王栋、陈嵘、吕永钢、郭盛、吴奇等入选“年度科学影响力 ”榜单。柔性引进杰青团队 1 个。完成高层次人才 引进手续 19 人,引进外籍教师 2 人。10 名教师获批省人才项目。获批武汉英才项目 9 项。
三、到账科研经费稳中有增
四个平台到账总经费达 5822.45 万元,比上一年稳中有增,其中国家重点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工程中心均完成学校攀登性指标。与武创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助力湖北、福建、江西、重庆等地纺织产业发展;与卓尔、 安踏等知名企业合作。吕永钢教授获重庆市自然科学奖 1 项,夏东升教授获湖北省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1 项。
四、基金获批质量有新提升
国重实验室获批青年项目 6 项, 面上项目 4 项,联合基金 1 项;获批湖北省自科创新群体 1 项,杰青 1 项,一般面上项目 1 项,青年项目 1 项。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及团队获青年项目 1 项,面上项目 1 项,联合基金 1 项; 获批湖北省自科杰青项目 1 项 ,一般面上项目 1 项,青年项目 1 项;获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应用基础研究项目 1 项。
五、高水平论文发表有新进展
国家重点实验室发表高水平论文 73 篇,影响因子 15 以 上的 26 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发表高水平论文 59 篇,影响 因子 15 以上的 9 篇。 国家地方联合工程中心高水平论文 21 篇,影响因子 15 以上的 4 篇。杨应奎、陈嵘、陈凤翔、张晓芳、李惠、李沐芳、刘轲等教师发表的高水平论文和最新科研成果受到媒体广泛关注。
六、学术生态营造有新氛围
举办先进纺织材料及绿色制造国际论坛、东湖论坛纺织 科技论坛、“经纬未来 ”系列论坛、纺织可持续未来材料论坛、湖北省环境化学化工学术年会、以及牛仔时尚产业科技创新发展论坛等多场高水平学术会议,邀请彭孝军院士、米耀荣院士、武培怡等百余名专家学者讲学。夏东升教授获湖北省最美产业教师称号。陈嵘教授获学校“ 团队建设标兵 ”,宋登鹏、王文获“前沿探索标兵 ”。
七、研究生培养取得新成绩
王栋教授团队获“纺织之光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 会纺织高等教育教学奖特等奖。刘轲教授获中国纺织联合会“纺 织之光 ”教师奖。1 人获学校微专业建设项目。1 人获评学 校年度最美教师。举行研招开放日,到生源学校开展宣传, 提高报考质量,2023 年招收 182 名研究生。第十八届“挑战 杯 ”“黑科技 ”展示活动中,国重张晓芳副教授指导的宋百琪、 李芳玲、罗日楚等研究生项目获得“星系级 ”作品(最高奖);研究生苏子毅等参与项目荣获全国“挑战杯 ”二等奖。
八、思政荣誉获批有新突破
徐卫林院士当选全国人大代表。王栋获全国“五一 ”劳动奖章。刘轲获湖北省十佳创业奖。国家重点实验室党支部通过省级样板党支部建设验收,获申报全国样板党支部资格。技术研究院党委获 2021-2023 年度学校优秀基层党组织。国重支部获学校优秀基层党组织、样板党支部,2 人获学校优秀党员,1 人获学校优秀党务工作者, 国重团队、1 人获学校青年五四奖章;1 人获“青年岗位 ”标兵;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获“青年文明号 ”。
九、凝心聚魂呈现新气象
技术研究院出台《关于进一步完善研究院党委及下属各单位运行机制和议事规则的意见》,加强规范化建设。下发 《关于有关服务事项的通知》, 向所有老师公开承诺服务事项。全年用于资助青年教师学术活动经费总计 25 万元以上。 开展“青年党员学者群体 ”故事宣讲会,以微电影《追光》、情景剧《崇真尚美中国红》,讲好榜样故事。
十、科普教育工作有新成效
3月,纺织科技馆开馆,受到校内外广泛关注。组建师生志愿服务队,有记录的讲解 150 场次,接待了 129 场, 总参观人数 2000 人以上。全国首个以纺织为主题的“徐卫林院士纺织科普工作室”揭牌。纺织科技馆和国家重点实验室获评新一轮湖北省科普教育基地(2024-2028 年度)并入选湖北省基层科普服务能力提升行动计划科普项目。纺织科技馆 入选湖北省“ 百校百馆 ”——湖北省“大思政课 ”实践教学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