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 CN EN

武汉纺织大学技术研究院

(国家级科研平台服务中心)

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举办第677期阳光论坛:面向疾病标志物快速检测的二维场效应晶体管传感器

2024/10/21

10月17日上午,技术研究院先进纺纱织造及清洁生产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易长海教授团队邀请魏大程教授面向疾病标志物快速检测的二维场效应晶体管传感器为题进行学术报告与交流,报告由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王金凤教授主持,实验室师生参加了会议

技术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涂耀威对魏大程教授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他高度评价了魏教授在先进传感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并简要介绍了魏教授在该领域的深厚造诣和突出贡献。王金凤教授介绍了魏大程教授的科研和工作经历,随后,魏教授以“面向疾病标志物快速检测的二维场效应晶体管传感器”为题进行学术报告。

在报告中,魏教授强调了体外诊断在疾病预防和治疗中的关键作用,并指出了现有诊断技术的局限性。他介绍了一种新型的传感器技术,该技术利用二维材料构建晶体管传感器,能够在晶体管表面可控地发生化学反应,将化学信号转换为电信号,从而实现对疾病标记物的高灵敏度检测。该传感器具有尺寸小、高效、精准的优点。通过优化设计传感材料和功能界面,研究团队成功提高了传感器的灵敏度,实现了对超低浓度生物样本中疾病标志物的检测。在实验室条件下,该传感器对核酸分子的检测灵敏度达到了10-20mol/L,相当于在0.1mL溶液中仅含有几个核酸分子时即可产生信号响应。

此外,魏教授还介绍了该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挑战和解决方案,包括如何提高传感器的特异性、克服生物样本中的屏蔽效应,如何通过结构设计提高信号响应,以及该技术在疾病诊断芯片研发、高通量生物传感研发等多个领域的应用,他还分享了与企业和医疗机构合作开发便携式快检设备的最新进展,这些设备有望在未来的社区和家庭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会议最后,魏教授对研究工作进行了总结,并表明将继续沿着二维材料在生物传感领域的未来发展方向和潜在应用开展进一步研究。交流环节,师生们积极提问,涉及DNA自组装技术、二维材料与目标物之间的能级匹配、以及单碱基突变检测等多个专业问题魏教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解答,加深了与会者对传感器技术的理解。魏教授分享了科研道路上的心得与建议,鼓励学生保持学习心态,勇于探索未解决的问题。

本次学术交流活动不仅展示了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研究团队在疾病快速检测技术领域的最新成果,也为师生提供了宝贵的学习和交流机会。双方均表示将进一步加强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相关领域的发展与进步。随着这些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预计将对未来的疾病诊断和治疗产生深远影响。

报告人介绍:

魏大程,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高层次引进青年人才,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日本化学会杰出讲座学者奖获得者,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和聚合物分子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2009年于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获博士学位(师从刘云圻院士、朱道本院士),2010至2011年于美国斯坦福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师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外籍院士戴宏杰教授),2009至2014任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学者。研究聚焦在晶体管材料、器件和生物传感应用,目前,发表论文14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20项,合编专著4部。近五年,通讯作者论文发表在Nat. Nanotechonol., Nat. Biomed. Eng., Nat. Protoc., Sci. Adv., Nat. Commun., J. Am. Chem. Soc., Adv. Mater.等期刊上;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4/5)、全国医工结合创新成果十大进展(1/1)、中国化工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7)、上海职工优秀创新成果奖(1/3)等奖励;担任Microelectronic Engineering 副主编。



返回 | 关闭